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www.bdfyy999.com/今天迎来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把农历二月二叫龙抬头?在这一天都有哪些讲究?
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按照民间的传统,也是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而口口相传的“龙抬头”,估计很多人还不太明白,关于这句话的来历,在各地也是有着多种版本。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裴翁教授介绍,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东方苍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动地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角宿作龙头,亢宿为脖颈,氐宿为胸膛,房宿为龙腹,心宿是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代表龙尾。
农历二月初二一般也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这时,农民就要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月二、龙抬头”,万物生发、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农历二月二,人们期盼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也叫“青龙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唐朝载初元年(公元年)武则天夺取唐朝江山,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定都洛阳,改年号为天授元年。此时,玉皇大帝端坐灵霄宝殿,得知武则天篡权夺位,竟敢自称圣神皇帝,随即震怒降下圣旨,洛阳城三年不得降雨。此地有条玉龙不忍百姓忍饥挨饿,偷偷降下一场甘霖,玉皇大帝得知后,将玉龙压在一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座镇山之碑,上写“玉龙降雨犯天条,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为了拯救玉龙,也为报玉龙恩德,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百姓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粒,突然想到:“这金黄的玉米粒就像金豆,炒开了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炒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压在山下的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他,随即喊道:“金豆开花,放我出去”。玉皇大帝往人间一看,只见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也为百姓一片感恩之心所打动,随即降下圣旨,召玉龙回到天庭。此时玉龙脱离大山,抬起头仰视天空,随即腾空而起,重新位列仙班,官复原职,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播撒甘露。
此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开始爆炒玉米花、做棋子、炒豆子。大人孩子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为填仓。其意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屯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