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与古代的天象有关 [复制链接]

1#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龙节”“青龙节”“春耕节”等。它是中国民间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这天是龙抬头的日子,人们纷纷举行各种仪式,庆祝“龙抬头”,以示敬龙祈雨,希望上苍保佑农业丰收。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大国。农业丰收,天下太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最美好的愿望。但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欠发达,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阶段。人们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便祈求神灵的保佑。于是,我国民间在很早就出现了祭祀土地神和日神的活动。然而,仅仅有日、有地还是不行的,必须有水才能够保证农业真正丰收。于是,想象中的龙能治水的神话便应运而生了。龙,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连古代的皇帝也借龙以降服臣民,故有所谓“真龙天之称。那么,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龙,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恐怕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龙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灵兽传说中的龙是这样子的: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耳似牛鳞似鯉,爪似鹰,掌似虎。它上能腾云驾雾,势冲九霄;下在传统民俗文化里面,是一种能翻江倒海,直抵幽冥。而且,下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其身能大能小,变化无穷。在人们的心目中,龙是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的生灵,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中华民族又自称是“龙的传人”。如此一来,中国人崇拜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那么,农历二月二为什么被称为“龙抬头”呢?其实,这与古代的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28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星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星宿”按照东南西北4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星”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这一天就会焚香祈告,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农历二月初二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会把“二月二”叫做“春耕节”或“上工日”。俗话所讲的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民间年画艺人根据古代帝王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御驾亲耕的传说创作的年画作品在我国民间传说里面,此节的起源更为久远,据说与三皇之首的伏羲氏有关。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尧帝、舜帝等,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时,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在二月二这天,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至于那些帝王们在二月二是否亲自扶犁耕田已无从考证。但由帝王扶犁耕田之传说,说明了春耕生产不误农时的重要性。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而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神。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故而,在这个节日里,我国北方民间有许多与迎龙、敬龙相关的习俗,诸如“引龙回”“焙面旗子”“炒黄豆”“剃龙头”“戴龙尾”等等。引龙回,亦称“引钱龙”,就是取灶灰从户外水井边或河边撒起,一路逶迤步入宅厨,旋绕水缸,成一弯弯曲曲的灰龙。明朝文人沈榜在其撰写的宛署杂记中写道:“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曰引龙回。”过去,孩子们对撒灶灰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争着给大人打下手,用一双小手轻轻地捧起灶灰,南方民间在二月二这天主要祭把土地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