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宝宝的健康,宝妈们总是特别注意宝宝的卫生环境,每天给宝宝的奶瓶、杯、碗、勺消毒,这些是每天的必修课;还得隔三差五的给宝宝的玩具、衣物、被子等等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暴晒、消毒;更有甚者,每次抱宝宝之前都必须用消毒液洗手……为的都是让宝宝更少的接触细菌,从而避免宝宝生病的可能。然而,让宝宝完全生活在无菌环境中,真的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吗?
1、“无菌”的生活环境
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总以为给孩子一个无菌的环境,能让孩子更健康,所以有不少父母每天用消毒液给孩子的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等进行消毒。甚至有的父母认为你一岁以内的宝宝抵抗力太弱,不适合外出,所以总是让孩子呆在在家,更不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
然而,宝宝的生长发育并不是需要一个“无菌”的生活环境,反而是需要细菌甚至是病菌的参与,这就好比注射疫苗,疫苗就是灭活、减毒的病菌,通过注射特定的疫苗,才能产生特定的抗原,从而增加对某一种或几种疾病的抵抗力。没有这些“坏”东西,宝宝就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免疫系统,一旦脱离原来的环境,就会生病。
2、过度地给用品消毒
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一接触细菌就可能导致生病,所以他们总是避免孩子接触一切细菌,特别对于吃的东西特别讲究。所以每次吃东西之前,总是用消毒液把宝宝的小手清洗干净,对于所吃的食物及盛装食物的用品,也必须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然后他们并没有注意到用消毒液洗过的东西会有消毒液残留,而这些消毒液都被宝宝吃到了肚子里,同时杀死了宝宝体内的有益细菌,导致肠道菌群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很多妈妈认为,把房子消毒成无菌室,才能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更健康的环境。然而,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中,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同时存在,这非常利于人体肠道健康,更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如果家里太干净,消毒水使用过于频繁,就会使宝宝接触物中的细菌减少,肠道菌群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宝宝出现厌食、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3、熬夜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犯困,孩子就还不想睡,就一直陪着孩子玩,孩子玩的开心了,就更不困了。所以让孩子每天玩到十一、二点,实在熬不住了才睡。
充足的睡眠的身体健康的基础,孩子总是熬夜,会妨碍生长激素分泌,睡眠严重不足,就很容易形成神经衰弱,出现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记忆力差,心悸乏力,抗病能力下降等症状。
4、垃圾食品
孩子稍微懂事了牙齿发育就喜欢吃各种零食,尤其对甜食和上火的食物无法抗拒。而有的父母因为爱孩子,所以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完全不考虑食物是否健康。
孩子吃了垃圾食品之后,就不爱吃饭了,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抵抗力差。而且每种食品,至少是十几种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成分对孩子成长健康都不利,长时间过多食用食品添加剂,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抵抗力差。
5、滥用药品
有些父母孩子一生病就给孩子吃药,甚至宝宝才刚刚有点低烧,就急着给宝宝吃抗生素类的退烧药。还有些父母甚至要求给感冒不严重的孩子打点滴,认为打点滴病好得快。
然而是药三分毒,对于有些低烧的孩子,本来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及自身免疫力抵抗病魔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家长给孩子吃了要,病是好的快乐,但是孩子的免疫系统也被破坏了,抵抗力也越来越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