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开始以前说几句题外话。我谈不上是个好人,但我不做坏事。比如写文章,我不能保证说的对,因为我见识浅薄。但我能保证不哗众取宠,也不会为写字而写字,浪费读者的时间。我所说的可能浅薄,但我确实实践过,哪怕只有一次,也是实践过。如果没有切实体会到好处,我也不能说。
因此我非常希望有缘看到这个文章的人,不要因为题目心生鄙夷,斥之为迷信。我只是想把我认为有好处的东西和您分享或讨论。
现在说正事。由于我自己的智商极低,情商为负数,工作生活一直是磕磕碰碰,挺不顺心的。实际上也可说是惨不忍睹,只是我一向是那种打碎牙齿和血吞的性格,并且年龄也大了,不准备改了。给自己留点面子,说个磕磕碰碰了事。
我是曾经很痛苦的,我也明白有痛苦的人多了去啦。作为普通人,大都各有各的不幸,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
人在不如意的时候,焦虑、自责、悔恨、怨*、恐惧等心理不仅仅是让人心里难过,生理上也会表现出不适来。轻的会失眠、噩梦,重的会神经衰弱、抑郁厌世,甚至直接就会引起躯体产生疼痛、胸闷、心跳加速、肠胃不适绞痛等症状。医书上是这样描述的,而我也恰恰都体会过。当然我没问过医生,因为我不想让人觉得我神经病了!或许别人未必这样想,但我不愿意让人机会这样想。
在我极度痛苦的时候,身体也衰弱到一定程度了。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一言半语,说佛门的数息观对调适心理平衡很有效果。我简单百度了一下,没有刻意的去实践体会,因为当时我根本不相信这个。可是在某次无意识的状态下,我短暂的进入了这个状态。准确的说我是进入了由此静默技术演变而来的,心理学中的“超觉静默”状态。退出状态后觉得特别轻松。后来每当觉得脑子快爆炸的时候,我就调整身心进入这个状态。那个时候我是不自觉的采取了这个对策,但对其原理一点都不懂。
现在看来,佛教的数息观即“安那般那”,道教的坐忘,说到底都是一种静默技术。并且它们之间没什么本质区别,就是细节和名字上略有不同罢了。而且最经典的佛教的数息观,并非佛教独有、独创。比它更早的婆罗门教也是有数息观的,很可能佛教数息观就是继承至婆罗门教。
我们近现代人,主要是西方人,从这些古老宗教中简化提取了其中的科学成分,创建了静默疗法。一些专业书籍说,现代心理学中静默技术是剔除了宗教静默技术中的迷信成份,简化而来的。
但我认为在主流的,以心理活动控制为核心的宗教里,如道教和佛教里,它们的基本静默技术里没有一点涉及到迷信成份。反正我没找到神秘化的痕迹。倒是后期的演化中,有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掺杂在里边。比如日本的茶道,中国的禅修。我觉得这些都有点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不利于人们快速进入静默状态。因此我最不喜欢的是藏传系的静默技术。我觉得它有点耗神,过于注重视觉意象,心力不够的人未必能进入静默状态,反而在观想中进一步耗了精气神。当然它们有它们长处,但在静默上,其实是一种倒退。
有人说南传佛教的数息观,是所有静默技术中改革最少的,还是两千多年前的原始方法。可是这反过来说明什么?是守旧吗?我觉得这只能说明它本是很合理的,可改变的地方太少了。而且我个人感觉,数息观也是最好静默技术,因为呼吸和人关系最密切,最容易被人观察,最容易聚集人的思维活动。
如果有人想修习静默技术,我是推荐数息观。尤其是新手更是如此。因为当连自己的呼吸都不能聚集你的精神时。我怎么也不相信,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任意一个事物上,就能把你的精神集中起来?开玩笑!倒是熟练了以后,你可以尝试学学心理学中的,以任意事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