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宋应星
二十四节气,作为几千年华夏历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之名颁行天下,沿袭至今。二十四节气能够在年被成功写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除了因为它所承载的久远历史和丰厚的民俗文化,深蕴其中的农本思想是它真正的精髓和价值所在!
01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典籍里的中国》孔子授《书》
央视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开篇就是《尚书》,因为《尚书》乃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国际《尚书》学会会长钱宗武老师给《尚书》做了精辟的概括:
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而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其中的《书》即《尚书》。《尚书》的精髓,就在于把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视为统治者的第一要务,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也就是民本思想!
《典籍里的中国》跨越三百年的握手
民为国之本,那么,何为民之本?
粮食!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尚书》
这八个字,写在大禹制服洪水后,禹定鼎华夏九州,后稷教民稼穑,种五谷以养万民,结束了居无定所的采集游猎生活,由此家国安定,天下太平。
《典籍里的中国》
《尚书》的“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作为农本思想的源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发扬光大!它被西汉史官司马迁写进了《史记》:“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民以食为天”;到了十七世纪,“奉新名儒”宋应星,用一生所掌握的实用之学,著述了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天工开物》,其指导思想便是“贵五谷而贱金玉”;当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个“天下富足,禾下乘凉”的梦想,也是华夏几千年的农本思想的浓缩!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奔小康的美好愿望,都闪烁着农本思想的光芒!
在没有全民基础教育和科学种田的中国古代,国家以历法的形式推行二十四节气,就是把最深刻的农本思想寓于最简单的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教给人们不违农时,种好五谷,保护丰收果实!
02二十四节气不违农时如何体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中国古代,一个普通农民,依照二十四节气,就能基本准确地把握农时,知道什么时候该翻地了,什么时候该种哪种谷物了,什么时候该灭害虫、除草了,什么时候丰收在望了,更知道打下的粮食什么时候抢晒最佳,什么时候入仓最安全,你看: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忙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忙收割,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据说,这是东北版二十四节气歌,非常清楚地表明东北春小麦的播种(清明)、除草(芒种)、收割(处暑)时间,你读出来了吗?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单单一个春天,各地换季的时间就难同步,加上南北作物不同,播种收获的时间自然也不同。比如,春季的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其中不仅表明各个节气的气候与物候特征,也包含着自华南向北依次入春的时序,也就是各地顺序进入春耕春播的时间:
立春时节,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率先拥抱春天,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岭南一线。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不惟中原地区的见证。
雨水节气,江南入春。苏轼用《惠崇春江晚景》两首诗,书写了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特别是其中第二首的鸿雁:“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苏轼用人的情感状写了鸿雁对北方冰寒的预感。
当第一声春雷响起时,春天的脚步就已越过长江了。这时,蛰伏在土里一个冬天的“龙”(二月二,龙抬头)开始蠢蠢而动。原来,今天最不讨人喜欢的“蠢”字,却生动地表达了一个最萌的节气——惊蛰!
到了春分,长城内外两重天,季节分明:长城之内,大江南北,生机盎然;长城之外,非到清明不能回暖,难怪古人感叹“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清明忙种麦”,也恰恰是东北顺时加紧春播的写照。进入谷雨节气,华夏大地全面呈现出一派农忙场面:谷雨忙大田!
《典籍里的中国》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农事环节,你都能在二十四节气里获得最合宜的提示。比如,小满节气,表达的是北方麦类作物籽粒未满,正处在灌浆期,这时节,充足的雨水是最受欢迎的;“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说的是水稻插秧时间早晚的差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讲的是冬小麦的最佳农时;“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客家农谚),告诉农人秋收后何时翻地最有利于春播。这些农谚,都是对二十四节气的有力注解。
《典籍里的中国》
当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农业依然是国之根本,“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已成为国之信仰;二十四节气也依然发挥着应有的指导作用。春分之际,一起感受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熏陶吧!
附乾隆娣往期文章,欢迎点击链接继续阅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分享你精彩的点评哦:
九尽桃花开——中华传统文化在恬静生活里流淌,于时序推移中绵延
红楼梦▏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曹雪芹的年俗大戏隐着什么主题
立春▏迎春,元春,除夕开宗祠祭祖,曹雪芹写的是大清文化习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