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施舟人(右一)、袁冰凌夫妇和汤一介、乐黛云夫妇在敦煌
2月18日凌晨,著名汉学家施舟人(-)在医院于家人陪伴下去世,享年87岁。谨以此文纪念施舟人教授。
本文的标题看起来象是企图借用科学术语来维护文史专业不断衰落的声望。不过,我想说明这种联想并不真切,“基因”一词在这里与其说是一个时髦的术语,毋宁说是一种概念。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我无意在此探讨基因与文化之间任何假定的直接关系或基因的“改良”问题,我并不相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种关系的存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已告诉我们潜伏于那种不科学的拼凑和无根据的推测的危险,而这种拼凑和臆测曾被种族主义者所利用。
与此相反,我认为无论何时,新的文化形式出现,总是不同文化传统相互使用的结果,总是不同文明互动的产物。它们得自文明的交流和混合,有时也是不同来源的成分的杂交。事实证明,文化发展、传播和多样化的模式具有与生物进化相似的特征。
另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是,在基因谱系和语言进化谱系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
[1]与此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交叉受精和繁殖通常会产生更加强壮的样本,而“纯粹”血统的种类却会在漫长的过程中衰退。因此,保持变异的最大可能是一个物种未来的保障,而某一物种过于强大的主导力量则预示着它的厄运。
文化
人类学者将“文化”视为人类知识、信仰和行止融合而成的范式,因此在最普遍意义上,它涵盖了语言、理念、信仰、习俗、机制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类学习并将知识传输给后代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文史学”的人类知识类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