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编辑
曾福斌在连续两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后,业内普遍认为,新一轮猪周期已经来了。根据农业部最新数据,年6月,16省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为每公斤20.26元,同比上涨43.7%。5月下旬以来,受全国多地生猪供应不足,以及非洲猪瘟疫情限制,部分主产省生猪和猪肉产品调运的影响,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在涨价预期下,猪肉概念股也站在了风口上。截至6月24日,A股猪肉概念板块今年已经累积上涨73.71%,大盘猪肉股温氏股份(.SZ)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3.93%,牧原股份(.SZ)累积上涨.70%;中小盘猪肉股正邦科技(.SZ)今年累积上涨.31%,天邦股份(.SZ)累积上涨91.18%。与此同时,北大荒、天邦股份等猪肉概念股近期则纷纷表示将扩产,提升生猪出栏量。行业资深专家、“老徐聊猪市”创始人徐青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生猪产量大幅下滑后短期内恢复难度大,猪肉价格的上涨将会超出所有研究人员的想象,根据目前疫病状况及结合季节性生产规律的特征,“本轮猪周期的价格高点将出现在年4月-8月之间”。一季度业绩普遍下滑6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最新消息称,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禽肉等替代品供应增加。截至6月16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起,其中今年以来发生38起,月均发生起数明显减少,且均为点状发生。目前,已有26个省(区)解除疫区封锁,生猪调运秩序逐步恢复。徐青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根据目前我们监测的数据显示,本轮非洲猪瘟,导致养殖户数同比下降47%,母猪存栏数同比下降34%;根据我们调研,将会为大型养殖集团创造历史性战略机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非洲猪瘟对猪肉供给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让*策端收紧了对猪场的准入门槛,养猪门槛提高也会带来成本的上升,猪肉价格上升20%~30%是正常的。”徐青松测算:猪肉产量年度下滑万吨幅度内,是比较乐观的预期。主要是其中的死亡率采取的是保守系数,并且在模型测算中,所有的生猪都按公斤测算的。但实际中死亡率的系数偏高,急抛的系数也比较偏高,“比如我们目前监测的急抛权重为5%,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猪肉产量降幅将更大。”从监测数据来看,截至6月22日,北方地区屠宰量普遍下降20%~30%。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从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重点猪肉企业一季度营收净利润都出现明显下滑,其中天邦股份、正邦科技净利润下滑幅度最为突出。对于一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正邦科技表示,主要受1~3月份公司生猪销售价格整体较低,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公司加大生物安全防控相关投入所致,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主要为支付采购款增加所致。天邦股份则表示,从市场来看,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年1月至春节前生猪价格达到周期低点,3月份猪价波动中总体有所回升,但主要产区广西的猪价仍旧较低;从成本上来看,公司为防范非洲猪瘟疫情增加了防疫成本;更严重的影响是,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后备种猪不能外调只能作为商品猪销售、家庭农场肥猪提前或推后出栏等情况,预计会使公司的销售成本较去年同期上升约20%。成本与售价倒挂,造成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亏损。作为行业龙头,温氏股份则直言“非洲猪瘟疫情对于整个养猪行业是一个灾难”。今年1~2月份国内生猪市场持续低迷,春节后生猪行情季节性走低,温氏股份养猪业务出现亏损,一季度公司商品肉猪销售均价总体上比上年同期下降4.69%。此外,期内公司系统地加大了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力度,成本费用所有增加。不过,温氏股份也表示,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生猪几个地区出现短期内快速上涨,公司养猪业务开始进入盈利期。“受非洲猪瘟影响,今年养殖成本有一定上升,在13-14元/公斤之间。”徐青松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其中受防疫成本、死亡成本、折旧成本、管理成本上升,在不考虑饲料成本的情况下,后期的成本应该会维持稳定。”以行业龙头温氏股份为例,公司在6月11日表示,目前肉猪完全成本约6.5-6.6元/斤,维持在第一季度成本水平之内。现在防疫费用较为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养殖成本趋于稳定。据“老徐聊猪肉”数据,此轮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包括:一是养殖户老龄化为62%。这部分养殖户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只能阶段性回归5年时间,之后也要退出市场。二是大型养殖场降级后复产难度大。-00头母猪的养殖场,如果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各级财*的支持的话,在本次疫病创伤下已经是债台高筑,恢复生产的几率很小。二季度业绩可期?在春节猪肉价格短暂触底后,市场迎来新一轮猪周期,而因非洲猪瘟带来的养殖户退出,对于具备资金支持的上市公司而言,将是未来潜在增长点所在。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国各猪肉上市公司生猪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并带来收入的快速增长。温氏股份年1月份,商品猪价格为11.52元/公斤,5月份商品猪价格则上涨至14.12元/公斤,天邦股份一月份商品猪价格10.15元/公斤,5月份商品猪价格上涨至13.89元/公斤。价格上涨背后是生猪供应的下滑。许青松表示,“我们对生猪供应下滑的定义有两类,一是年3-4月份属于阶段性下滑,这一阶段由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前期的抛售,导致3-4月份供给下滑,期间区域内价格上涨;二是年5月份之后供给下滑属于趋势性下滑,主要是长江以北的产区在年11月份前后,怀孕母猪出现了大量的死淘,导致期间供给下滑。从区域上来看,东北、苏北、鲁南、皖北、豫北、豫西、豫东等区域不断接力,反映在价格上,东北、苏鲁皖豫、两广区域在5-6月、7-8月、11-12月不断地接力成为价格上涨主要活跃地区。”以6月22日数据为例,东北地区猪肉价格在18.4~19.6元/公斤,同比去年同期上涨7.2%~8.4%;华北地区价格在19~19.4元/公斤,同比去年同期上涨7.4%~7.8%;华中地区均价在16~18元/公斤,同比去年同期上涨4.4%~7.4%;华东地区价格17.2~18元/公斤,同比去年同期上涨5.2%~6%;华南同比去年上涨5.6%;西北同比去年同期上涨6.4%。自3月份猪肉价格开始上扬,各大猪企销售收入均有所增长,界面新闻记者统计了13家上市猪企5月份生猪销售情况以及1~5月份生猪销售情况,以及重点猪肉企业5月份商品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情况。在各大猪肉5月份生猪销售情况中,均提及5月份商品猪销售收入同比上升,主要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销售均价同比上升所致。以5月份数据为例,金新农5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3%,温氏股份5月份销售收入增长47.68%,新希望5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其他已披露数据的企业5月份销售收入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从4月、5月各大猪肉企业提供的上涨幅度来看,二季度猪肉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突出为大概率事件。对于业绩后续表现,温氏股份在6月21日表示:公司不会预测猪价的顶部,只要猪价在涨,对公司来说就是利润。公司希望的不是高点有多高,而是希望在合理的价格持续时间更长,从而实现整体更高的利润。部分猪企扩产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猪肉价格低迷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目前整体养殖户补栏比较谨慎,部分地区养殖户在补栏”,徐青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补栏的主要养殖户有三类:1、新养殖户,即从其他行业转入养殖业的,群体比较少;2、之前区域内没有出现大规模异常死亡,处于避险心理去产能的养殖户目前正在回流(在北方疫情稳定的区域已经开始出现这种现象);3、资金充足的大型养殖场。”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不少上市猪企已陆续开始恢复产能,甚至开始扩产。温氏股份属于努力恢复产能的。6月21日,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原来计划万~万头,上半年的出栏节奏相对比较稳定,下半年还不能保证,要看疫情发展情况。之前定计划的时候,两广地区还未发生疫情,现在看的话,全年出栏量力争年肉猪销售数量不低于年。”此前,公司曾表示5月肉猪的出栏量环比增加8.11%。大北农则积极得多,这家公司目标是年实现万头出栏量。其表示,当前公司实际能繁殖、后备母猪合计约17万头(含所有参股、控股公司),环比母猪的存量是增加的,年底,实现23万-25万头母猪满负荷生产。此外,公司将增加外部猪场租赁,充分发挥种猪、前端料、动保等优势,补充一部分生猪产能,进一步提高出栏能力。大北农还会增加外部猪场租赁,部分地方性的养猪场由于非瘟影响不敢养猪,公司选择硬件设施好的猪场进行租赁,增加10万头产能压力不大。天邦股份则直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扩产。公司在6月3日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4亿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生猪屠宰以及肉制品加工。天风证券研报测算:-年天邦股份在生猪养殖板块的资本支出约26亿元,且公司还通过经营租赁的模式租赁了大量的母猪场,从而实现了产能的快速扩张。预计-年公司出栏量仍将持续高增长,-年公司出栏量分别达到万头和万头。对于猪企开始扩张,徐青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行业产能过剩短期内不会出现,起码在3年内不会看到,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3-5年。因需求变化不大,需求受文化、经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变化过程。此外产能大量下滑,短期内恢复难度大。原因有三:首先目前疫情仍在扩展,甚至不排除北方疫情区存在二次复发的可能性;其次在本地疫情中,种猪场大量沦陷,种猪供给能力下滑;再次是环境被污染,新的养殖用地受到环保*策影响。对于后市表现,朱丹蓬则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受*策端的影响以及养殖户自身的经济推动,目前整个行业还是有信心。养殖门槛提高后整个市场供给量在降低,供给量降低后供需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需大于供,是直接推高猪肉价格的重要原因。6、7月份是猪肉价格的高峰期。从整个养殖周期来说,目前还没有完全理顺,中秋的时候可能会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