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一个开年的习俗,就是在春节时,各家各户准备雄鸡,猪肉以及鲤鱼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有的地方是大年初二开年,也有初三、初四、初五开年的。不管初几开年,酒当然是少不了的。
龙山镇有一个习俗,在大年初六,大家都要坐船去祭祀文庙,祭祀完了以后,回到船上聚会,叫做叙福,说一说福气的意思。正月初八日,各宗族的家庙都会召集当地的读书人和乡绅,祭祀文昌帝君,这叫祭魁,表示注重教育,希望文昌帝君保佑家族中人读书勤奋,他日高中科举,金榜题名,叙福和祭文昌帝君。那当然要准备丰盛的酒肉了,祭祀完毕之后,就由参与活动的乡亲们享用了。
古代时候除夕,春节是最重要最严肃的,但最热闹的还要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佛山,每年初八初九以后,庙社都要开灯会,家家户户也是张灯结彩,吹吹打打,欢聚一堂,大吃大喝。这时候要用甘蔗酒来祭神,还要唱戏。根据光绪年间的高明县志记载。佛山高明县这个地方啊,元宵节的夜里要悬挂花灯,人们聚集起来一边喝酒一边赏灯,美滋滋。各村都要准备乐剧,敲锣打鼓,唱歌跳舞,一直闹到早上。
元宵之后的节日,就到了二月初二,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什么叫龙抬头呢?原来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上有28个最重要的星宿。称为二十八宿,其中东方七宿组成一条龙的形状,叫苍龙七宿。在冬天,苍龙七宿都是隐藏在地平线以下的,而在农历二月初的这些日子里。东方苍龙七宿中,代表龙角的角宿率先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而其他六宿还隐藏在地平线以下,就好像一条巨大的天龙。身体还卧在天外,只把头抬起来了,龙角出现在天边,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农耕文化当中,龙抬头标志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的,所以古人把龙抬头日作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禳灾,纳祥转运的日子,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根据记载,龙抬头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大致是从宋元时候开始的。恰好和佛山开始发达的时期接近,不过在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等地区,二月二主要是祭灶,就是祭祀土地神为主,不是祭龙神,咱们佛山属于广东,也是遵从这个习俗的。到了二月二这一天,佛山各地都要举行庙会祭神的,并且要把祭神的酒肉分给大家,据说这祭神的酒肉都是沾着仙气的。小孩吃了祭神的肉就能开口会说话了,喝着祭神的酒,也能治耳聋的毛病了,所以也叫治聋酒。
民国时期佛山的龙山乡志记载当时龙山镇的一首春色诗,描述的是二月二这一天,大家都停下了手头的活计,去庙会分享祭祀的酒肉,吃喝玩乐,好不快活。到了二月初三龙山镇的文人墨客要去祭祀文昌帝君,祭祀之后,世子们就聚集在紫金阁里饮酒赋诗,这也是当时的风流韵事。
自古文人墨客是要借酒助兴才能一展胸臆,落笔成风的。比如李白斗酒诗百篇,佛山这些文人墨客虽然写诗比不上李白,但喝酒还是可以的。二月初六佛山龙山镇赶大集排年酒。一般的民间人士都到紫金阁的各自摆酒,场面非常的热闹。二月初三是文人墨客饮酒风雅有文气,而二月初六则是大众饮酒,那就单纯是热热闹闹了。
农历三月最著名的节日当然是清明节了,中国人讲究不忘本,慎终追远,缅怀自己的祖先。这才能更好的远望未来,清明节早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官方的节日了。朝廷官员会在清明节放好几天假,让大家去扫墓祭祖,而广东地区的敬祖祭祖文化一直也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据考证,广东英德的清堂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我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而英德距离佛山不过多公里,这表明上古先民早在万年以前已经有明确的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了。因此,清明节的佛山也有一番风俗。
佛山清明节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各家族的祠堂祭祀祖先,分太公猪肉,外地朋友可能不太熟悉,太公猪肉是广东的一种风俗,太公指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老祖宗。在清明节里面,各个家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准备的祭品,包括猪肉、美酒、糖果,有时也有鸡鸭鱼鹅等肉食。大家一起祭祀过后,就把猪肉,美酒等贡品分了,每一家都有份,因为这是祭祀过祖先的酒肉,带着福分,吃喝了就能获得祖先的庇佑的。由此,广东还传下来一个歇后语叫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各家各户领回太公肉和祭酒之后,就可以在自家饮酒了。精明祭祀祖先虽然是一件肃穆的事情。但也未必非得悲凉,人们祭祖是为了告慰祖先,也是为了获得庇佑。让未来的生活蒸蒸日上,所以分太公猪肉饮美酒,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