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腊八节都过了,今天是年的第一天,也祝广大网友们新年新气象,万事如意!
很多中小学生都进入了寒假模式,如果到月1日才开学,在这期间会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和民俗,现在提倡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保留,想着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假期让孩子感受一下传统风俗习惯,让孩子们的春节期间过得有年味,于是便跟孩子聊起了我小时候是怎么度过这个传统节日众多的假期的。
祭祖
进入到腊月就可以祭祖了,也就回老家上坟,现在提倡文明祭祀,不让烧纸了,以前可是烧的越多越好,表示先人们也会有钱花了,另外还要和带上好多供品,一般都是先人们喜爱的。
腊八节
这一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把一些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煮一锅粥,我们老家这里是要煮大黄米或江米的黏粥。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神灵、天地的感谢,感谢他们赐予了丰收的年景,祈求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另外还要用醋和糖腌一些腊八蒜,过年时候吃,酸甜可口的,十分开胃。
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是小年,俗语说:二十三,祭灶关。这一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地干干净净,晚上的时候还要祭灶王。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也有一句谚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人们都希望灶王爷能上天多说好话,求得一家人健康平安。因此小孩子们也会得到“福利”,大人们会给小孩子一些糖果,意思是粘住小孩子的嘴,不让他们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哈哈,我也有过这样的待遇。
除夕与春节
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就是除夕,也就是过年了,这天也是年味最浓的时候,除了贴春联以外,有的家里还要贴上门神,可驱邪除祟,保护家宅平安,是人们最受欢迎的保护神。门神有好几个呢,最早的据说是神荼和郁垒,有的要贴钟馗,我最熟悉的还是唐朝的大将秦琼和尉迟恭。
最隆重的活动就是放鞭炮、守岁、吃饺子,有些饺子里还放上钢蹦,谁吃了带钢蹦的饺子寓意着这一年都会有好运,另外晚上还要迎灶王。
现在看联欢晚会也成了必备的一个项目,我记事起就在看春晚了,到现在也有几十个年头了。也能成为一个习俗了。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了,又叫“贼偷日”是因为晚上守岁过了12点才睡,早上起来的晚,是小偷们行窃的大好时机,不过现在没有这种讲究了。
这一天就要家家户户的拜年,小孩子可高兴了,可以挨家的收压岁钱,吃好吃的。见到长辈都要磕头、问好,当然了也不白磕,都会收到压岁钱的。也这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
正月初五迎财神
这天据说是财神的生日,人们也很重视,尤其是一些商铺,一大早要放鞭炮。听老人们说财神也有很多个,赵公明一般是正财神,最典型的特征是手拿铁鞭,骑着一头黑虎。也有文财神、武财神、偏财神。武财神要属关公最为出名,武财神有的认为是比干,有的认为的是范蠡。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是因为正月是元月,宵是夜晚的意思,这晚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之夜。这天晚上一般要闹花灯,我们农村晚上要洒灯,用松油沾上玉米芯,隔一米多放几个,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火龙,很壮观的样子,还要敲锣打鼓扭秧歌。城市则是放烟花,举办灯会等,压轴的还要属吃元宵了。过了一天,年也基本上算过完了,一切又要恢复正常了,该上班的上班,该工作的工作。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终于可以剪头发了,因为老人讲这天正剪头正好和龙从冬眠中醒来的步调一致,很吉利。也因为传言正月剪头死舅舅,其实也是误传,据说是清朝时期有些人为了表达对明朝的思念而不剃头,称为“思旧”。但“死舅舅”这种想法在我们这里好像根深蒂固了,反正我有舅舅,我不剪,我也有弟弟,也不让孩子剪。不为别的,就是图有个年味!
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炒豆子或爆米花,也是为了纪念一个违反天条,擅自为大旱的地方的灾民下雨的老龙王。这个老龙王被玉帝关押,说金豆开花才可以放他出来,人们在把玉米加热到一定程度果然开了花,老龙王得救了,这个吃爆米花的习俗也留了来。
这一天还要吃猪头肉、猪蹄,我猜是因为腊月杀的年猪都吃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猪头、猪蹄可以吃了。
每每跟孩子说起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萦绕在心间。当然有些习俗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城市里年味也似乎越来越淡了,尤其是禁止放烟花以后,人们觉得过年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了,少了一点喜庆的气氛。
结束语: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习俗虽然从形式上产生了变化,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不会变得。我们既要适应这种变化,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我是北方人,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经历和听老人们说的,全国各地肯定会有不一样过年风俗,各位网友们都来分享一下吧,也好给孩子在聊天的时候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