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春龙抬首,鸿运当头二月二龙抬头,
TUhjnbcbe - 2024/8/5 17:14:00
河图-为龙04:08来自西风无尘二月二,龙抬头

仲春二月,东风日暖,陌上鹅黄,农人耕忙。

春雨新晴,春草初萌,春龙抬首,春气始生。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也是我们熟悉的“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春龙抬首,鸿运当头,“龙抬头”恰逢甲辰龙年,是特别的缘分,充满吉祥的寓意。

说到“龙抬头”,大家都非常熟悉,但为何它会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其背后有着什么历史与故事。

这里的龙到底指的是什么龙,为何龙在此时抬头,此日又为何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让我们与大家逐一道来。

二月二,春龙节见龙在田,春耕农事——龙抬头,源自星象,接地气的“千年节日”

“龙抬头”,源自上古人们的天象崇拜,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发展变化中又加入了传说,衍生出各地不同的习俗,丰富而充满意趣。

龙抬头的“龙”,源自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

上古时,人们依靠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以及天空中星象的变化来判断时间,以指导生产生活。

他们通过观测,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若干区域,称为二十八星宿,又将二十八星宿按照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宫。

人们将各宫位七宿(七颗星辰)想象成一种动物,分别由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代表。

二十八星宿

龙抬头的“龙”就是来源于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龙头,即角宿,也称“龙角星”。

随着季节变化,苍龙七宿与地平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每岁仲春卯月(农历二月)之初,“龙角星”从地平线上升起,就像龙抬起头,故得名“龙抬头”。

在传说中,龙司章行云布雨,降雨决定农作物的收成。

此时恰逢春暖来临,春雷始鸣,雨水增多,生机盎然,春耕开始——星象与神话的相互结合,形成这样一个颇具象征意义与仪式感的节日。

人们将“龙抬头”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代表着这个民族春天伊始的希冀和浪漫。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兆头万物生发,崭露头角,春龙抬首,鸿运当头——“龙抬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不仅降水,“龙抬头”还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背后是我们文化中

苍龙七宿的位置与降雨相互呼应,随着其在天空中位置的升高,降水也随之增多。

古时人们认为龙掌管风雨,而降水决定着农耕,农业收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也是“龙”为何能成为我们民族图腾的重要原因。

此时,“龙”出现在地平线上,对应着《易经》的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事。

龙抬头位于仲春卯月,“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

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乃生发之象。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青龙经过一冬的韬光养晦和蛰伏修炼,蓄积了足够的力量,刚刚抬头。

这里预示着胸怀大志的人即将初露锋芒,显露才干,得到伯乐的赏识,前途一片光明。

正如韩愈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我国历史上也有诸多“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故事。

如孔子见老子,双圣一面,佳话传世;刘备三顾茅庐,求取卧龙诸葛亮为肱股之臣;张良为黄石公数次捡鞋,得到兵法真传,而成为大汉开国元勋等。

刘备和诸葛亮

在个人的发展之外,“见龙在田”更标志着国家登明。

《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讲的是圣人现世,道德恩施可以普及。

正如沈括《梦溪笔谈·箱数》中说,阳气始建,呼召万物,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故曰“登明”。

整个社会普遍实施德行,重用德才兼备之人,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何愁不实现登明盛世。

甲辰年,甲五行属木,木为青色,属东方,也代表着春季,甲辰与青龙相遇和碰撞,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期许和精彩!

龙抬头,鸿运正当头从“舞龙求雨”到“挑菜踏青”,从中和节到花朝节——“龙抬头”的发展史

关于“龙抬头”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其中提到人们舞龙求雨的活动。

唐代时,人们会在二月朔(二月初一)吃富贵果子,唐德宗觉得农历二月十万物复苏,农事开启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节日。

于是,在贞元五年,二月初一被作为“中和节”,皇帝在此日要赐宴群臣,百官要献农书,民间要互赠谷物和种子等。

宋代宫廷在二月初二有“挑菜”御宴活动,直到元代,“二月二”才被真正作为节日,并有了“龙抬头”的叫法。

人们在此日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所吃的食物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龙抬头,吃龙须面

明代关于“龙抬头”节日习俗更加丰富,出现了“撒灰引龙、扶龙、熏虫、炒豆、剃龙头”等节俗。

同时,“二月二”也作为花朝节(百花生日),也成为士庶游玩、挑菜(采野菜)踏青的好日子。

清代,人们还会做荤素饼,将灶灰围着屋子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财纳福。

人们会吃龙须面和龙鳞饼,而且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以免伤害龙目。

春龙抬首,鸿运当头二月二,龙抬头,祭灶神,祈丰收——龙抬头,从吃面条到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看似不是传统节日中盛大的节日,实则在民间,其影响力非常大,从各地丰富的民俗就可见一斑。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说法“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

这里是说二月二,人们要去龙神庙进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以敬龙祈雨,保佑五谷丰登。

广东等地在此日还有“起龙船”的活动,人们跳入水中,清洗龙舟,寓意着请龙出水,以求事事顺利。

潮州青龙古庙

潮州还有“迎青龙”的习俗,以彩车形式,加上舞龙、舞狮、英歌舞等,还会展示金漆木雕、潮州花灯等工艺,用来迎接龙神,非常隆重。

在北方,黄河沿岸的一些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

人们用芦苇或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放到河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传递一种美好的祝福。

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

“二月二”除了青龙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也称“社日节”,社日有春社与秋社。

此日人们会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春社以祈求丰收,秋社以收获报答土地神。

“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如果此日雨水丰沛,则预示着好的年景。

在春龙节,一些地区的人们会打着灯笼去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点灯、烧香、上供,称作“引田龙”,谁家越早引到龙,财运就会很好。

正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北方一些地区,人们早起将草木灰在地上画出圆,称作“围粮囤”。

二月二,剃龙头

东北地区还要在此日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寓意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

二月二最为人熟知的习俗便是“剃龙头”。

此日儿童理发为保佑其健康成长,出人头地,成人理发则是辞旧迎新,希望新年一切顺利,从头开始。

幼童开笔礼

相传二月二还是文昌君(主宰功名文运之神)的诞辰日,此日让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开笔写字,启蒙明智,祝愿孩子长大识文断字,独占鳌头。

对于二月二,在各种活动外,还有诸多禁忌,如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等等。

除了诸多活动,此时的美食习俗更是人们最为熟悉的。

北方此日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等。

吃猪头肉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的习俗,猪头肉经过经过选料、清洗、洗泡、酱制等步骤,成为一道出名的菜品“扒猪脸”。

这道菜有诸多吃法,可以原汁原味,也可以蘸酱汁吃,也可以卷煎饼吃等。

北京人不仅在立春,在二月二这天,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里包上应季的菜蔬,鸡蛋饼,卤肉等,营养丰富,口味香浓,家人围坐一起,颇有热闹的气氛。

陕西会炒齐子豆(用油水和面切的小立方体),很多地方还有炸油糕、爆玉米花等习俗。

二月二的习俗不可尽数,但初衷都是迎接新春,寓意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有趣的是,今年的龙抬头也是数九寒天的最后一天,上一次二者重合还在是年。

冬尽春来,青龙抬首,风调雨顺,鸿运当头。

龙雨涤洗,好运开启,龙抬头,愿大家新的一年一切顺意,龙腾万里,一飞冲天!

此日还有什么有趣的民俗,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龙抬首,鸿运当头二月二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