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PMI数据大幅超预期背后意义重大
11月30日,一个寻常的周末,统计局公布了一组不寻常的数据: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很多浸淫A股若干年的投资者,对各类宏观政策及数据:GDP、CPI,甚至央行操作都了如指掌。但偏偏忽视了PMI数据变化趋势的重要意义!
毫不夸张的说,11月PMI数据,将成为年以来牛市第二波的发令枪!
GDP增速决定牛熊,是A股从年起与美股十年牛市方向性截然相反的重要原因。对于短期和中期走势,PMI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PMI数据处于荣枯线下方(收缩区间)时,市场将阶段性走熊,PMI数据处于荣枯线上方(扩张区间)时,市场将有阶段性牛市。
我们结合实际来看:
年1月,上证指数见底点,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见底;4月份上证指数见顶点,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见顶50.5;刚刚好上证指数领先于PMI指数一个月。
4月份,PMI只是回到扩张区间,上证指数走牛。5月份之后,制造业PMI指数回到收缩区间,指数单边走熊。10月PMI指数见底,上证指数11月内,创出点以来的月线收盘新低。
是不是巧合呢?一次两次巧合,那是随机事件,而无数次的巧合,那叫做规律。
再看非制造业PMI指数,去年11月见底,但始终维持在扩张区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年大盘表现不佳,而消费白马及科技股始终表现强势的现象。
10月非制造业PMI指数回落,跌破2年11月低点,我们看看,是不是另外一个巧合出现了?11月消费白马股补跌?当然,11月非制造业PMI指数重新恢复到高位,消费白马以及科技股的牛市并未结束。
通过上面的推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制造业PMI指数返回到荣枯线上方,预示大盘将见底回升;非制造业PMI指数见底回升,预示消费白马及科技股牛市只是阶段性调整,调整结束后仍将上行。如果这两种力量形成合力,那么牛市第二波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众所周知,政策放松,到经济见效,有一个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一般是一个季度。我们回顾8月份,不正是打开政策工具箱的时间点么?中央支持深圳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央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两融标的扩容;这三项改革发生在8月18日。8月末,金融委第七次会议提及“增强市场活力,确保长期资金持续入市”,首次把“满足人民群众财富增值保值的诉求”落到股市头上。此后针对股市的改革不断深化,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成为主基调。
11月29日,银保监会出台《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指导意见》下发,证监会支持航母级头部券商发展,无疑是给银行、券商加杠杆。从年年初去杠杆,到2年中稳杠杆,到如今再杠杆,金融风险基本释放完毕。目前无论是银行,还是券商,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重拾升势,只是时间问题。而一旦金融股抬头,年初的龙抬头行情又将重演。
自然界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股市亦有四季变换:冬播、春收、夏歇、秋抢。此时此刻,不正是冬播的机会么?
二、资金:北向资金持续买入封闭了市场的下跌空间
通过近两年的外资与指数走势对比,我们发现两点:1、在市场下跌之时,北向资金连续大手笔买入往往会扭转下跌局面,如下图中虚线方框1和2;2、在北向资金持续买入之下,市场即使出现下跌,但空间极为有限,如上图中虚线方框3。
11月份,MSCI纳入A股进行第三轮扩容,外资通过沪深股通流入A股超过亿,成为市场主要的增量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MSCI纳入A股从2年的2.5%到今年第三轮扩容的20%,尽管现阶段告一段落,但可以说,外资流入A股将进入常态化。这也是为什么今年9月份以来,以周度计的北向资金基本录得持续净流入。
回顾韩国和中国台湾纳入MSCI的历程:韩国从年到年,分三次完全纳入MSCI,目前韩国占MSCI新兴市场的权重为14.8%;中国台湾从到年,分四次完全纳入MSCI,目前中国台湾占MSCI新兴市场的权重为12.2%。
借鉴这些新兴经济体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对外开放的程度扩大和对外资的限制减少是纳入比例提升的重要前提。韩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推行外汇自由化;中国台湾也采取了放松外汇管制,取消QFII制度等措施,随后也都迎来了MSCI的全面扩容。另一方面,随着MSCI纳入比例的提升,外资呈现明显的净流入状态,在完全纳入MSCI前后外资持股占比提升最快。
我国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取消了对外资持股券商、保险、基金等的限制,亦是为外资参与A股市场铺就良好的基础。
从2年开始正式纳入,到三阶段扩容后目前以20%的比例纳入,A股在MSCI指数系统中的占比在最近两年迅速提升,因此,不少机构都对A股的完全纳入作出展望。完全纳入之后,韩国与台湾市场占MSCI新兴市场的权重均超过10%,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不足4%,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资金是支撑以及推动市场的基础,全年以来,伴随着不断引进外资以及长线资金下,市场资金底的意味越来越浓。展望来年,A股估值优势下,外资对市场的青睐并未减弱。而在外资常态化介入之下,未来市场资金提振效应依旧。
三、技术面:目前指数与一季度大涨前具有高度相似性
走势上A股并不弱
从技术走势上看,尽管年一季度后,市场整个处在弱势震荡的调整局面,甚至11月末的下破年线让市场加强了调整预期,但如果从点的第一个“底”来看市场,不得不说在经济不断下行的年,A股的表现并不弱。
依上图所示,年一季度市场见底,并发动了出现上攻行情,截至现在指数依旧在一季度上涨行情的半分位以上波动,并且指数越靠近半分位受到的支撑越强。也就是说大周期上点见底之后,指数还处在强势区域,产生三浪上攻的条件依旧在。
缩量下跌后往往是快速反弹
另外,在这个半分位的支撑位,量能的变化也在增强着反弹的预期。目前量能的变化与2年12月的量能变化具有相似特征。
量能不断萎缩,低量开始显现。一般而言,指数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之后,缩量局面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市场惜售,下跌动能衰竭,再度下跌的空间有限。这种背景下,若有基本面的利好时间刺激,反弹的力量可以很快组织起来。因为缩量下跌后能留下来的基本都是坚定的筹码,浮筹几乎已经被清理,因此缩量下跌之后往往跟随者快速反弹行情。
放大视角底部结构依旧存在
放大视角,日线级别的头肩底结构依旧存在。这个头肩底的颈线位置正好在5月份的月线缺口位置。目前来看走势正处在“右肩”位置,在此期间,市场量能不断萎缩,量能的变化增加了向上变盘的预期。另外,尽管指数11月份出现了下跌,但“右肩”的低点依旧在“左肩”低点的上方,可见,目前的调整依旧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总之,目前指数技术走势上依旧在一季度反弹后的强势区域;量能与走势的组合与一季度大涨前出现历史上的相似性;基本面上经济数据已经出现拐头。可以预期市场下跌空间极其有限,反弹已经不远!
四、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从上证指数市盈率看,市盈率的估值合理区间是10-18倍之间。PE跌破10倍即为低估,市场见底后往往会出现估值回升;PE超过18倍即为高估,市场见顶概率较大,后期往往存在估值回归。
从近十年的估值看,仅年至年历史大底时估值低于10倍,目前估值11.61倍,略高于2年底部时10.59倍PE,总体属于底部区间。
截止北京时间12月2日收盘,美国三大股指市盈率PE(TTM)全部位于20倍以上,纳斯达克更是达到33.45倍。
而中国股市除香港恒指PE(TTM)9.47倍最低以外,沪深指数仅为11.68倍、上证指数12.57倍、即使是全部A股也只有16.67倍,估值均明显低于美股,甚至只有纳斯达克的一半,深成指也仅与美股持平。
五、机构:多数对明年行情乐观
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机构之间意见分歧较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外资扩容暂时结束之际,机构的观点也发生可较大的变化。不过,伴随着政策工具刺激效果的而不断呈现,经济短期见底的迹象初现。市场情绪小幅回升下,机构的意见也再次发生改变。
尽管我们对于券商的观点习以为常,尤其是很多人会提及的一致性预期下机构观点往往不准确,但我们更多的还是去看看机构的逻辑,尤其是那些值得推敲的逻辑:
从各大券商对明年的A股表现来看,少数对市场谨慎之外,多数较为乐观的看好明年的市场,特别是在逆周期调节政策推动下,市场风格有望发生切换,低估值类资产银行、券商、地产等指数权重板块以及建筑、医药等行业有望迎来价值修复性机会。
六、操作建议
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外资以及长线资金支撑明显,全球宽松以及流动性改善下,接下来
市场向好基础在逐步夯实。在此之下,市场下行空间基本被封杀,而伴随着经济短期的可能见底,市场或将随时反应,跨年度的波段行情值得期待。所以,此时投资者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进行新的布局,而不是担忧指数还能继续下跌多少的问题。
具体操作上,一方面可考虑半仓进行低吸,尤其是点下方都是可低吸的区域;另一方面,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