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症状及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咋理解今年芒
TUhjnbcbe - 2024/10/26 17:07:00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而端午节和芒种又刚好在一起,因而民间有关芒种和端午的农谚比较多,尤其是在年景预测方面,我们来看看。

1、“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

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其起源,不少人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其实在屈原之前,端午就已出现,而它的起源可追溯于上古先民对青龙七宿的崇拜。

在民间看来,青龙七宿和四季交替以及万物生长有决定性联系,春季来临时青龙七宿就会在东方一带抬头,也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夏季时则会在南方腾飞,秋天时则在西方隐退,冬天时则在北方沉睡。

因夏至时青龙七宿“飞龙在天”,身处在天空中的最高位置,因而这一天古人也会对其祭祀,希望其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到了后来,端午从夏至节气中分离,成为独立的节日,但人们依旧将其当成青龙七宿的节日,因而它也被称之为“龙日节”,赛龙舟、吃粽子、祭龙王的习俗也就此诞生。

至于芒种,通常为每年的6月5-6日之间,不过它所对应的农历日子并不固定,有些年份在农历四月,有些是在农历五月。

一旦芒种节气在农历四月,那必然会在端午前;如果芒种处于农历五月,有可能和端午重叠,也可能在端午后。

今年的芒种为阳历6月6日,对应的是农历五月初八,显然在端午节后。不过去年芒种为6月5日,农历的四月廿五,在端午之前。

为何说,“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之说呢?

众所周知,芒种是反映农作物耕作的节气,此时雨量充沛,且气温升高,正是小麦收割、水稻、玉米、大豆播种的时候,因而“又忙又种”。古人发现,如果芒种在端午节前,那将对年景不利,作物难以迎来丰收,为何这么说呢?

其实,芒种后南方就会进入梅雨季节,如果梅雨效应强,持续一个月阴雨天气,那对农业来说不是好现象,不管是庄稼收割还是播种都会受其影响。

而芒种在端午之前,那就意味着节气提前到来,此时气候开始变化,空气对流增强,以至于该热不热,农作物籽粒很难饱满,不利于庄稼丰收。

而一旦麦收前提前降雨,那小麦无法正常收割,麦粒很容易倒伏、霉变,小麦售价只会更低。夏收后又要进入紧张的秋作物播种季节,如果种植水稻还不受什么影响,但雨季种植花生、大豆、玉米十分困难,其播种期恐怕要推迟,不利于秋收作物的丰收。

2、“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

从上一句俗语可见,今年的芒种在端午之后,民间看来这是正常的农业气象变化,农民不需要赶着收割小麦,也不用担心雨季提前来袭,有足够的时间将小麦收回家,再将新一季作物播种下去。

而芒种在端午后,也意味着小麦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其麦粒会更加饱满,因而亩产量也会更高,还不用担心霉变的风险,这就有了“处处有酒肉”的说法。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有“芒种端午后,遍地添新坟”的说法。其理由是端午真正的日子为午月午日,为阳极之时。

后来人们将其定为五月初五后,因农历算法的变化,端午并非都会在午月。而午月出现在芒种到小暑之间,今年端午为巳月,且是“穷日”,还是巳月的“破日”。

这就表明龙的生日提前一个月,且没有午火,“龙气”不旺,等于青龙七宿没有真正过生日,龙王会发怒,进而会降下大水,不利于农耕,这才有了“遍地有新坟”的说法。

3、“端午不过午,遍地吃白土”

午月为干支历月份,以节气划分,芒种后小暑前正是午月,而因其属马相,也被称之为马月。今年端午在芒种之前,古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会出现反常气候,以至于收成不好,百姓们只能吃观音土充饥。

4、“不怕端午节的鬼,就怕芒种说走水”

端午最早是为了除病邪而设立的节日,而瘟疫在古人眼里其实是“恶鬼”危害人间,人们为了和恶鬼斗争,会在门前悬挂艾草、菖蒲等,为的就是将“恶鬼”驱逐。

人们不怕端午节的“鬼”,为何害怕芒种“走水”呢?其实,古人在名讳上比较忌讳,“走水”其实是救火之意,但怕冒犯“火神”才称为走水。

芒种之时,正是麦收的时节,此时如果失火显然不是好事,大家要做好防火工作,避免火灾出现,这样庄稼才能顺利丰收。

1
查看完整版本: 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咋理解今年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