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二月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在我国一些地方,有一些地方风俗,充分体现了“农耕”和“农事”这一主题。
正月过完后,进入二月之后,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就正式开始了。各地农村有不少关于农耕方面的民俗活动。在湖南,“龙抬头”还有一个前奏活动,即二月初一的“糊鸟口”习俗。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湖南在这方面的农耕习俗。
1、二月初一“糊鸟口”
湖南地方流传一句顺口溜:“鸟子公,鸟子婆,今天吃了糍粑坨,以后莫吃我的谷。”句中的今天,指二月初一,这一天的前夜,农村家家户户做米粉团,然后用竹枝穿上,插在田里和旱土里,祈求鸟雀不要啄食农作物长出来的嫩芽,和即播种的种子。《耒阳县志》记载:“二月朔,大忌,农辍耕,女辍针剪,先夕,磨米粉为糍,作早食,以其余缀竹稍插田塍,名曰‘糊鸟口’稼不灾。”
2、二月二“老鼠嫁女”
二月初二这天,全村小孩都敲锣打鼓,抬着放有瓦片的四方凳,开始了游村串户,每到一家,主人都会将木炭火放在瓦片上。游完村之后,将瓦片抛入江河里,然后唱道:“娇娇女,嫁财主,嫁到江里呷(注:吃、喝的意思)饱水。”其中的意思是说,嫁走了老鼠,免得开始的春耕生产遭受鼠害。
3、二月二土地生日
湖南民间普遍传说,二月二是土地生辰,乡村里的人拿着预备的好酒好菜,来到土地祠前虔诚祭祀。人们认为,天是“皇天”,地是“后土”,又称为“地母”。地母是至高无上的生命之神,俗称之为“社神”。
二月二这天,湖南省境内,不仅汉族人民看作是土地生日,其他少数民族都要为土地过生日。比如,湘西南的苗族、侗族,湘西的土家族等,都要为土地祝寿,过非常隆重的生日。这天,乡村人家用腊肉丁掺进糯米和蒿菜,做成社饭,祈求五俗丰登。
湖南农村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人们在不挂果的果树上,用斧子砍出几道口子,然后把社饭喂进口子中,据说这样做了后,来年果木树就挂果了。
这一天,各处村村寨寨,谁家也不得动锄头耕地,否则就是冒犯土地神。湘中和湘西南地区,村寨有人妆扮成土地公、土地婆,游村唱土地,祈求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景平安。有的地方则“闹土地会”,唱土地赞子。民众都穿上节日盛装,去赶土地会。民众聚在一起,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祝愿农村获得丰收。
4、二月二“龙抬头”理发
农村有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又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农村人在二月二理喜欢理发,湖南人也不例外,理了发后,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春耕生产之中去。
我国民间很多地方有正月不理头的说法,而到了二月二才理头,寓意为“理发去旧”。
民间把小孩子理发,称之为“剃喜发”,意思是说,在龙抬的吉日里理头,龙可以保佑孩子们能够健康长成,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出人头地。而成人理头,被称之为“剃龙头”,寓意去旧接新,祈盼在一年之中,精神气足,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旧时,一般来说,女孩子不可能理发,那该怎么办呢?人们也有办法,就是让女孩子在二月二这一天,在她们的耳垂上穿洞,将来挂耳饰。同样也能够健康长成,鸿运当头,福星高。
这些习俗,除了二月二理发还依然流行外,其他的习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盛行,如今的湖南农村,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少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