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虽然不是秦朝独有,但秦始皇陵周边出土了近余件兵马俑,加上秦始皇陵千古第一陵的名气,人们提到兵马俑自然想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兵马俑呢?其实这跟古代的厚葬风俗有关。
《周易·系辞下》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後丗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不树不封(没有坟堆、树木)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期了丧葬,虽然人们懂得入土为安的概念,但并没有复杂的丧葬风俗,经过夏、商、周三代制礼,丧葬风俗得到了完善。
不过在奴隶制社会,盛行人殉之风,殷商古墓当中被生殉、杀殉的人多如牛毛,光是已发掘的十余座大型殷商古墓当中,生殉、杀殉的人就高达五千余人,牧野一战,帝辛在鹿台自焚而亡,商灭。
西周建立后制度丧葬礼乐时吸取了殷商暴*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提倡废除人殉,但是西周门阀兴起,各大家族为了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会采取人殉,所以两周并没有彻底废除这种残酷的风俗。
首次彻底废除还是在春秋战国年间,各国为了争夺领土,不断的屯兵,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就开始废除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公元前)发布诏书:“止从死”,其余的诸侯国也开始相继废除人殉。
人殉消失后,“俑”开始替代人,《礼记·檀弓》中载: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
最早期殉葬人俑,被称为“刍灵”,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俑分两种,一种是陶、一种是木,陶俑大多在北方、木俑一般多见南方(楚国一带),秦国属于北方,自然以陶俑为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命丞相李斯建造皇陵,并从全国各地调来工匠,以1:1的比例制造兵马俑,参与建造的人高达72万,历经38年,修建皇陵、兵马俑用土都是骊山以南米出的采石场,在没有发达交通的当时,这些都是依靠人力完成的,可见当时的困难程度有多大。
秦始皇陵坐落在距离西安出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年正式出土,一共有三个大型的陪葬坑,这些入葬的兵马俑也不是随便排列,它们是根据兵种不同排列的。
其中二号坑兵马俑阵型最复杂,兵种最全,这种排列方式在《孙膑兵法》中提及过: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
自从兵马俑出土后,立刻引起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