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中国人的常用粗话做一个“出口”频率排行榜的话,“神经病”肯定会排在头几位。可是大家恐怕不知道,神经病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概念,更不会有人得这种病。医学上只有神经炎、神经症。而我们经常用来形容不正常个体的“神经病”,在医学上被称为精神病。
神经炎和精神病都很容易从字面意思理解,可是神经症呢?究竟是什么病?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走近科学,揭开神经症的神秘面纱。
神经症,那么近又那么远
说起神经症,其实它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首先,心理问题是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心理异常状态,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那些不严重的心理问题,通常也像不严重的感冒一样,会自行离开你。至于某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那就有可能发展成我们今天要说的神经症了。
首先,神经症没有解剖学上的病变,而是纯粹的心理问题。我们知道,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心理冲突构成的,就像林朝英对王重阳那样又爱又恨,问题就容易来了。我们通常面临的心理冲突都像“又爱又恨”那样,和现实处境相联系,而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不论选择爱或者恨,都有道德的一面,也有不道德的一面。这样的心理冲突,我们称为常形心理冲突,或者叫心理冲突的常形。
王重阳和林朝英(剧照)
可是有些心理冲突就不一样了。比如某人整天纠结于蓝翔的挖掘机是不是最强,这类问题与现实联系不大,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也根本与道德色彩无关。这样的案例我们就称之为心理冲突的变形。心理冲突的变形,就是神经症的必要条件。
那么问题又来了,是不是有了变形的心理冲突,就一定是神经症患者呢?当然不是,通常医生还有一套诊断方法来评定。评定方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病程方面:短程(不到3个月),得1分;中程(3个月到1年),得2分;长程(1年以上),得3分。病程是最重要的评定指标,想想看,如果一桩小小的心理问题也能让你纠结一年以上,那恐怕你也挺严重了。
第二,是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自己可以设法摆脱——话说这还来求医干嘛?一般诊断的时候都遇不到这种情况),得1分;中度(在别人帮助下可以摆脱,别人一走问题又来了),得2分;重度(在别人帮助下也无济于事),得3分。
第三方面就是社会功能:轻微妨碍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得1分;部分妨碍(成绩显著下降,不得不改变部分工作等),得2分;严重妨碍(休假退学,回避社会等),得3分。
做完这些评分之后,如果总分大于等于6,那就是神经症了。如果是4分或5分,那就是疑似神经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确诊。得分小于3分的同志们,就可以安全地划到神经症群体之外了。
当然,诊断神经症也不是这么简单,在临床上我们还要确认患者是否患有生理疾病,将心理和生理分开治疗。另外,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有人格障碍,比如反社会人格啥的,这就不是仅仅靠医生能治得了的了。
千奇百怪的神经症
神经症并不是某种单一的心理疾病,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常见的神经症有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强迫神经症、疑病神经症,上述五种被称为五大典型神经症。此外,还有四大不典型神经症,分别是:抑郁神经症、人格解体神经症、其他神经症和无法分类神经症。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神经症。
神经衰弱症,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得上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兴奋的时候,联想回忆增多且杂乱。4岁的时候邻居踢你一脚,5岁的时候二狗子借你十块钱之类杂七杂八的记忆,都一股脑涌现出来。更让人不爽的是,你还把持不住。而且,你还会感觉过敏,怕光、怕吵、皮肤怕粗糙的摩擦,一下子就升级成了一个娇气包。
兴奋过后,就是弥散性的疲劳了,干啥都累,干啥都没兴趣,还会引发你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负面的东西你记得死死的,倍儿爽的feel你全都记不住。
在情绪方面,神经衰弱症患者经常烦恼,容易生气,而且心情总是很紧张,又容易伤感,爱打抱不平。看上去还有点儿可爱对不对?可是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弥散性敌意”,看谁都不顺眼,气人有、笑人无,幸灾乐祸。最可悲的是,个人情绪波动还不断以三部曲形式循环:暴躁——后悔——控制,控制不住再暴躁——再后悔——再控制。严重的患者甚至连吃饭休息的时候都无法放松。更可怕的是,神经衰弱还能带来生理障碍,如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多梦、醒后不解乏等),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出现轻度或者中度障碍,让人充分体会什么叫人艰不拆,感觉以后都不会爱了。
相比之下,焦虑、恐惧、强迫、疑病这几种就好理解多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与现实处境不相称,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