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星缘山风队创立人詹想被指骚扰多位队内女生,包括在公共场合伺机触摸敏感部位等恶劣行为。目前,詹想在微博作出回应如下:
大约从年至今,我在若干次户外观星及其他活动中,对大约5位女性(这是我努力回忆的结果,不排除还有实在想不起来的)进行了性骚扰。我抱有严重的侥幸心理,以为受害者可能会认为是无意的触碰,或者因为软弱而不敢发声,所以有的时候骚扰动作比较明显。此次公开前有友人曾善意提醒停止不当行为,但还是因为侥幸心理,在提醒之后我还有再犯。还有一种情况,我跟一些我认为比较熟悉的女性之间可能有一些随意的举动不太妥当,比如坐在一起聊高兴了时会拍一拍对方的腿,这不是我有意的骚扰,但确实可能会冒犯到对方。这样的情况有若干次,坐在一起聊天的情况比较多,而且我也不是有意行为所以没有太深的印象,但应该是在十次以内。在此也对这些女性表示十分地抱歉!我对她们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我非常后悔,并诚心诚意的道歉。我愿意接受大家的谴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我希望得到受害者和大家的谅解,请大家能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一定说到做到,改正这个错误,在此承诺今后绝不再犯!“洗心革面,为时未晚”,我愿用我今后的人生来努力弥补所有被我伤害的人。最后,再次,十分抱歉!谢谢大家!
按照现代科学的心理学、脑科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智学、管理智慧,詹想先干出性骚扰,然后又道歉,这是詹想大脑里存在严重错误思想和自我,他们先后控制了詹想的大脑和身体,导致了具体行为的结果。
在现代科学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中,都有关于多重人格现象的广泛深入科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智学和管理智慧也有相应的具体内容。类似詹想的很多案例中,都存在多重人格若隐若现的活动迹象,只不过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按照百度知识,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轮番主导一个人的行为,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几个灵*”。
多重人格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
多重人格的各个亚人格都是各自独立、彼此分开的,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主要人格占优势,人的行为也就由占优势的人格“值班”、控制,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状态”。究竟由哪种人格来支配,完全遵循“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就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是适者生存法则的心理学翻版。
如果我们用“变色龙”或者“变形虫”来理解多重人格,也许会更形象、更直观。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实际上,最近引起人们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