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法不像大人那么复杂,他们不存在“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说法,喜欢你就一直缠着你,不喜欢就离远点,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态度差别极为明显。
宝宝和谁睡就和谁亲?错过这个年龄阶段,妈妈再努力也没用……
前几天一位粉丝向我抱怨,说她怀疑自己的孩子不是亲生的,因为跟她一点都不亲,反而跟公婆很亲密。
据了解,因为家庭环境以及工作上的原因,这位粉丝平日里很忙,也不能给宝宝喂母乳,自打生下来就是奶粉在喂,为照顾好孩子,他们一开始招了一个住家保姆,后来老人不放心,主动提出要照看孩子。
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老人看娃,小两口上班,妈妈觉得这是她们那代人的正常带娃模式。
原本一切没什么问题,直到有一次外出旅游,孩子晚上不睡觉,哭个不停,非要跟爷爷奶奶睡,闹到最后大人实在没办法,只能连夜往家赶。
这个时候妈妈才意识到,原来宝宝心中最亲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这个血脉相连的母亲,而是从小照顾他的爷爷奶奶。
这样的事情相信每一位母亲都遇见过,宝宝晚上睡觉,只认家里的某个人,除她之外,谁都不行。
而那个人往往是从小到大,陪伴孩子时间最久的人,以奶奶与妈妈居多,血脉关系的作用不大。
德国曾有科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分为两组,一组给猴妈妈照看,另外一个给机器人妈妈照看,结果一年之后,两组小猴子在遇到危险时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现:
猴妈妈照看的小猴子,跑去寻求猴妈妈的保护机器人妈妈照看的小猴子,躲到了机器人妈妈的身后,尽管其几乎没有任何保护反应不难看出,感情才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关键,是不是亲生父母、乃至是不是同一物种,都可以忽略。
要想与孩子关系亲密,这个年龄段不能错过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婴儿的认知中,安全感与亲密度是等价的,也就是说,谁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他们就与谁的关系更加亲密。
而安全感哪里来?全靠时间培养以及待遇给予维系,在孩子身上花更多时间、对其更好的人,肯定要比花时间较少、对其没那么好的人,更受孩子欢迎。
研究显示,1岁半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由谁照顾,孩子就跟谁亲,如果妈妈错过了这一段时间,将很难在短时间内介入孩子的感情世界。
要想改变,往往需要等到3岁,孩子心理发育成熟,与他人关系稳定之后,才能逐步干扰孩子的想法。
所以说,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婴儿期太累而不管孩子,将其交给老人照看是简单,但日后想夺回孩子的感情线,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三岁以下,这些分离要不得
1)、图自己轻松,让老人全权照看孩子
有付出才有回报,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职场,也包括教育,有些妈妈图自己轻松,孩子生下来之后,除了喂奶,基本不闻不问,大事小事都是老人来。
顶着妈妈的名头却不做妈妈的事情,这样的表现,可换不来孩子的真心。
要知道,老一辈的教育理念大多存在问题,很容易让宝宝养成坏习惯,妈妈可以无所谓孩子对自己的态度,但他们的未来,总不能无视吧?
2)、为早点分床,很小时让人独立睡觉
大家都说分床太晚会耽误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家长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其一个人睡觉。
她们不知道的是,3岁之前的强迫性独立,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他们安全感缺失、性格敏感,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神经衰弱!
3)、孩子胡闹时,将其抛下不顾
“你走不走?再哭我就走了!”面对孩子的胡闹,不少性急的妈妈会以强势态度对待,然而,家长越暴躁,孩子越慌。
妈妈转身离开很简单,可后果呢?亲子关系的破裂、无监护下的失踪危险、心理阴影问题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改变孩子一生。
总之,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希望各位妈妈能及早纠正自身想法,以真心换真心。
宝妈们,你们有错过孩子的关键陪伴期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阅读扩展:
“别再让我带孙子了”,婆婆的无奈控诉,揭露中国式“养老滥觞”
3岁前送托是对是错?妈妈们的“借口”皆不靠谱,入园太早并不好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