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脑性瘫痪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
1)粗大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发育明显落后。
2)精细运动发育落后:见物主动伸手、伸手主动抓物、手指捏物等精细动作明显落后
3)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肌张力过高或过低,不能完成自主运动模式,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4)主动运动减少:①新生儿期吸吮能力差,很少啼哭;②2~3个月双腿蹬踢少或单腿蹬,手活动少和无爬行等基本动作。
(2)异常姿势:如持续头易背屈、斜颈、四肢痉挛、手喜握拳、拇指内收、上臂常后伸、尖足、剪刀步和角弓反张等。
(3)肌力低和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降低或混乱。
(4)异常反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或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
2、诊断
(1)必备条件:①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发育落后;②姿势异常,包括动态和静态情况下的姿势异常;③肌力和肌张力的改变。
(2)参考条件:①反射异常;②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③头颅影像学佐证;④排外遗传代谢病和进行性疾病。
02
脑性瘫痪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智力低下:出现在发育年龄阶段,即18岁以下,智能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即智商低于均值以下两个标准差,在70岁以下,并同时存在适应功能缺陷或损害。
(2)脑白质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步态不稳、语言障碍、视神经萎缩,1-2岁发病前运动发育正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芳香脂酶A活性明显降低是该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出生时一般情况良好,3-6个月后出现症状,肢体活动减少
上下肢呈对称性无力,进行性加重,膝腱反射减弱或难以引出,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智力正常。
03
脑性瘫痪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1.治则开窍益智,培补肝肾,补益气血。
2.配方
(1)经穴刺法
1)主穴:百会、四神聪、头维、风池、华佗夹脊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2)配穴:脾肾虛弱者,加脾俞、肾俞、气海;阴虚风动者,加肝俞、肾俞、太溪;控头不住者,加大椎、天柱、完骨;语言不利、吞咽障碍者,加地仓、廉泉、承浆;上肢活动不利者,加肩髃、臂臑、外关、合谷;下肢活动障碍者,加环跳、阳陵泉、解溪、太冲。
(2)头皮针疗法: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下旁线。
3.操作
(1)经穴刺法:局部消*后,以0.25mm×25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剌,百会、四神聪直刺0.1-0.3寸,平补平泻法;头维平刺0.3~0.5寸,平补平泻;风池向喉结方向斜刺2寸,捻转补法;华佗夹脊自第1颈椎至第5腰椎旁开5分,向椎体方向稍斜刺,进针1.5寸,捻转补法;关元直刺1.5寸,温针灸。曲池直刺0.5寸,捻转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1.5寸,捻转补法。留针30min。
(2)头皮针疗法:穴区局部常规消*后,以0.25mm×25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与头皮呈15°~30°夹角进针,留针30min。
4.疗程经穴刺法及头皮针疗法每日1次,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
04
脑性瘫痪配方理论
配方理论
脑性瘫痪患儿的损伤,病位在脑,与肝肾密切相关。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肌力、肌张力的异常,治疗应开窍益智,培补肝肾。百会为诸阳之会,通督一身之阳气,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头维为足阳明经穴,是足阳明胄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为阳明脉气所发,与百会、四神聪共奏疏通脑络、醒神开窍、益智之功效;风池,补益脑髓;华佗夹脊穴补益督脉,壮身之阳;关元,培元固本;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穴,可健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三阴交调补三阴。诸穴配伍,开窍益智、培补肝肾、补益气血。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