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千万考生高效提分平台
教师交流
学生学习
投稿合作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姜玲
中语会“创新协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优秀实验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一等奖;黑龙江省高中语文教师素质技能评比一等奖;国际楚才作文竞赛黑龙江赛区高中组决赛辅导奖;黑龙江省高考语文优秀评卷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美编:张新雨
编者按
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岁月流转,带走了很多故事,也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灿烂的世界遗产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每一处都是一个历史故事,每一处都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世界遗产是历史的丰碑,更是岁月的见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
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
(开宗明义,题目即观点。)
①只有让年轻人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才能全面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现文化遗产强盛的生命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骄傲于我们拥有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灿烂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亘古文明的见证物,是自然馈赠的景观地。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自然观和遗产观的发展变化。从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处,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开篇点题。指出让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②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五处世界遗产。申遗过程中,遗产地对20多平方公里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整治,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如今,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一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城墙、城门、宫殿、王陵等古老的文化遗存得到展现,实现了“考古遗址要像公园般美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念。
③当这些沉睡在地下的考古遗址得到良好展示以后,年轻人纷纷前来探访。他们在公园中流连忘返,体会博大精深的文明内涵和优美的遗产景观,参与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沉浸感受。五千多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真正“活”了起来。(让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的举措一:利用古遗址公园典范并将其与文旅活动相融合。)
④我们拥有如此多的世界遗产资源,需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积极向大众讲述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大众了解古代的文化遗产与今天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
⑤比如,我们正在策划户外体验型文化遗产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组织专家、嘉宾,探访良渚古城遗址、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福建土楼、西湖文化景观等世界遗产,并与遗产地的保护者、研究者、居住者、见证者、体验者相遇、同行,在互动体验中了解世界遗产的恢弘和伟大。希望通过新颖的节目形式,使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感受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认识世界遗产的现实意义,让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真正“活起来”。(让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的举措二:通过新颖的节目形式感受文化魅力。)
⑥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依靠文物保护部门的努力,更要将行业部门的工作转变为全民参与的事业,融入大众生活之中,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只有经过不断传播,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和大遗址保护等工作中,融入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等项目中,融入考古发掘和文物建筑修缮等工程中,融入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等事业中,文化遗产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参与。也只有让年轻人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才能全面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现文化遗产强盛的生命力。(号召激励,呼吁展望: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让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
来源:年01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只有让年轻人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才能全面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现文化遗产强盛的生命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骄傲于我们拥有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灿烂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亘古文明的见证物,是自然馈赠的景观地。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25字。
(1),才能全面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现文化遗产强盛的生命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骄傲于我们拥有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灿烂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2),是自然馈赠的景观地。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自然观和遗产观的发展变化。从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处,(3)。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穿越历史滚滚烟尘,经历岁月几多洗礼,世界遗产成为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世界遗产,让自然和历史的馈赠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担当与责任。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灿烂的世界遗产,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在班级举办的“世界遗产,我们宣传”主题活动上,请你从上文列举的世界遗产中任选一处进行宣传(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字的宣传稿。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值得高兴的是,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来源:年06月12日《人民日报》05版
考点精练答案将于明天中午在留言区置顶,记得来查看哦~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编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