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部位一般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踝部等处,属内科急症范畴。
既往强调散寒、除湿、祛风、通痹的较多,故治疗时间长,且复发率高。
笔者通过近些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寒、湿、瘀、虚关系密切,可用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血柔筋之法,能收到满意疗效,且远期疗效巩固。
散寒除湿法
01
是指用祛除寒湿的药物,消除痹阻,畅通气血,达到治疗本病的方法,适用于本病偏重于寒湿的证候。
寒湿均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重浊黏滞。若人体卫外之阳气不足,复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之地等,寒湿之邪从肌表而入,留滞四肢肌肉关节,致使经络之气闭阻,营卫之气不畅,气血运行不利,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受寒史,最先发现身体下半部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即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疼痛多由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足背。
在持续钝痛的基础上,可有阵阵如锯刀刺样疼痛,夜间尤甚。
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用蠲痹定痛汤(自拟方: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川牛膝、苍术、防己、乳香、没药、川芎、独活、桂枝、甘草)。
水酒各半煎服,两日1剂,服后药渣加八角枫克,花椒15克,煎水外洗患肢。
民间用蜀椒10克,煎水去蜀椒,入绿壳鸭蛋2个,加盐少许,顿服,1日1次,对本病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