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情形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最早记载地宫被盗的也是《史记》,刘邦在两*阵前当面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一条就是“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当然,认为地宫没有被盗掘者也有理由,一是刘邦污蔑对手的谣言,一是刘向夸大其辞。但如果秦始皇陵没有被项羽盗掘,刘邦不大可能面对着当事人和双方众多将士公开传谣,这是自招其辱;同理,刘向也不敢面对皇帝公开造谣,这只能说明秦始皇陵被项羽盗掘在当时已经是世人皆知。
再从情理上推论,项羽与秦始皇是世仇,发掘仇敌坟墓是报复的最好途径,他怎么可能会放过秦始皇陵?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就是被项羽焚毁的,兵马俑坑也被有组织的破坏,那么地宫更不可能幸免。
据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深30米,而其祖先的秦公一号大墓深24米,两者结构相似,均深埋在土中,后者被零星的盗贼盗掘一空,显然有组织、大规模地发掘秦始皇陵地宫在技术上更无困难。有一个例子,西汉末年,赤眉*攻克长安,将除了汉文帝霸陵以外的所有20座西汉皇帝、皇后陵(形制类似于秦陵)在短时间内发掘一空,项羽当时有充分的时间,有充足的人力,发掘一座秦始皇陵更是易如反掌。
秦始皇陵确实是一座无尽的宝藏,后世十六国的石勒、*巢一再光顾,组织了大规模的盗掘。关中是盗墓盛行地区,七十二座帝王陵几乎全部盗掘一空,从情理上推断,零星的盗贼也不可能放过这座显赫的帝陵。白居易的《草茫茫惩厚葬者》诗中写道:“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袁牧的评价更为刻薄:“生则张良锥之荆轲刀,死则*巢掘之项羽烧,居然一尚在临潼郊,隆然*土浮而高”。
秦始皇陵被盗在古代几乎是一个常识,只是在近年,才有人认为秦始皇陵没有被盗掘,这是因为近年来的一个考古发现似乎成了秦始皇陵没有被盗的惟一有力的证据:考古测量出陵区中有广达1.2万平方米的强水银辐射区,为陵外其他地方水银含量的8倍,这再一次证明了《史记》中秦陵记载的准确性,即地宫中含有大量的水银。有些人据此认为地宫没有被盗,否则水银就会早已挥发。
盗掘地宫并不像考古发掘一样将其封土全被挖开,而只是打开一个通道,而且土层坍塌,自然会封闭,地宫中的大量水银不可能完全发挥干净,因此这个考古发现不能成为地宫没有盗掘的证据。
其实一条宋代的史料可以明确证明秦始皇地宫被盗掘,只是此前几乎没有人发现、利用。宋开宝三年(年),宋太祖下诏:“周文王、成王、康王、秦始皇、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二十七陵尝被发(盗掘),令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吏致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一)这条史料明确无误地指出秦始皇被盗掘,因此命令地方官准备棺椁重新安葬。
既然秦始皇陵地宫已经被盗掘多次,张五常的猜想“秦始皇的陵墓,猜想猜想,打开何止值万两*金,值百亿两也不止吧”恐怕会令人失望地落空;当然,可能也不会留存什么珍贵的文物让反对发掘者为其保护而发愁了吧。这场争论其实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的空论。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们充分表现了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但是,面对着秦始皇陵这样的世界级瑰宝,国内不敢挖,国外考古界也不敢挖,这就像一个太监守着一个极品美女,而不能一亲芳泽,那种煎熬该是多么的痛苦!
秦始皇陵兵马俑
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陵墓四周都是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和这道宫墙有很大关系。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
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
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
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地宫有无水银?
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
宫内水银防腐防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介绍,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
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死盗墓者
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和我国渤海、*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亲自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
如果这被证实,说明秦代对中国地理就有了调查和研究,也是个新发现。”刘士毅说。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死盗墓者。
墓道有几条?
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只有东、西两条墓道。而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这一新发现引起专家极大